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8:55:18  浏览:81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眉府办发〔2010〕2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为掀起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高潮,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眉委发〔2009〕9号)精神,提出今年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按照“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响”的总体要求,2010年,泡菜加工总量达到85万吨,泡菜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泡菜原料基地增加2万亩,达到30.8万亩;东坡泡菜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销售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向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泡菜产业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四川东坡泡菜产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定位,编制完成园区建设规划,指导园区建设,落实土地、税收、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营造吸引企业入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泡菜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尽快使园区形成规模,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

(二)加强泡菜原料基地建设。

适应泡菜产业加速发展对原料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适度调减东坡区油菜种植面积,集中成片发展加工蔬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泡菜原料基地。按照“企业申报、部门协调、乡镇落实”的程序,对各泡菜加工企业的原料蔬菜基地进行合理规划,落实到村社。在泡菜原料基地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组织方式,鼓励村社干部直接参与创办、领办蔬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依靠合作社带动基地提高生产水平,控制质量安全,强化合同履约,推进持续发展。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和村社,指导建设一批管理运作规范的示范性蔬菜生产合作社。积极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着力抓好东坡区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区和蔬菜育苗中心建设。完善蔬菜基地排灌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三)努力提高东坡泡菜质量安全水平。

建立泡菜原料基地准出制度、泡菜原料企业准入制度、外购原料强制送检制度。基地生产的原料蔬菜,须经合作社或农业部门质量检测合格,才能进入收购环节;泡菜企业要完善检测仪器设备,蔬菜原料须检测合格,才能进入加工环节;企业从外地购进的泡菜原料,必须向农业部门送检。农业部门要加大对泡菜原料基地的抽检频率和范围,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建立泡菜加工环节标准与规范、泡菜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泡菜质量追溯和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对泡菜生产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组织开展泡菜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泡菜企业产品质量、卫生条件、环保设施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企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不予颁证,实施关、停、并、转。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通过重组、整合等多种形式向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建立各级各部门泡菜质量监管资料、检测数据、信息等资源的沟通机制。

(四)加大泡菜产业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

制定“东坡泡菜”地域品牌的使用管理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东坡泡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等地域品牌商标和标识。对“东坡泡菜”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包装,塑造整体形象。广泛利用论坛、大会、节庆、商展、媒体广告和文艺作品等形式,大力宣传“东坡泡菜”。引导企业巩固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创建名牌农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和销售途径,大力推动泡菜产品进军营、进超市、进宾馆、进工地、进学校。积极组织泡菜企业参加“糖酒会”、“广交会”、“西博会”等展销会、交流会,提高“东坡泡菜”知名度,扩大影响。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商贸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五)推进泡菜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四川省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整合农业、科技、经委等系统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撑项目,建立四川泡菜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促进泡菜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充分发挥设在吉香居公司的四川泡菜工程研究中心和设在味聚特公司的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依托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发多系列、多功能的泡菜新产品,使泡菜种类更加丰富,更能适合不同区域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服务体系。

围绕泡菜原料基地建设,健全重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落实专人搞好蔬菜技术指导、品种推广等服务。扶持市蔬菜产业协会、东坡区食品商会等组织,进一步健全工作职能,搞好生产、营销等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泡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对泡菜企业用工的协调,加大技术工人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招募农民工、女工,尽量帮助解决泡菜企业用工短缺问题。

(二)完善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对眉山市泡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市和区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整合项目资金,对泡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予以扶持。

(三)落实工作责任。

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明确分工,各尽其责,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动泡菜产业发展。

(四)加强督促检查。

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定期对照目标任务进度进行专题分析汇报。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每两月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督查室督查通报。今年年底,市政府将对在推进泡菜产业发展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区县、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2010年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附件

2010年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



重点工作
内容及要求
责任单位

加快四川东坡泡菜产业园区建设
1.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启动园区建设。
东坡区政府、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眉山质监局、眉山经开区管委会

加强泡菜原料基地建设
2.新增泡菜原料基地2万亩,其中东坡区1.3万亩、仁寿县0.3万亩、彭山县0.1万亩、洪雅县0.1万亩、丹棱县0.1万亩、青神县0.1万亩。
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

3.对泡菜加工企业的原料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合理规划。
东坡区政府

4.选择2-3个原料蔬菜基地帮助建立蔬菜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市农业局、东坡区政府

5.启动有机蔬菜基地建设。
市农业局、东坡区政府

6.抓好东坡区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区和蔬菜育苗中心建设。
东坡区政府、市农业局

努力提高东坡泡菜质量安全水平
7.制定完善泡菜质量安全相关制度和规范。
市农业局、眉山质监局

8.加大泡菜原料基地抽检频率和范围,对外购泡菜原料实行强制送检。
市农业局、东坡区政府

9.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
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

10.对泡菜生产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眉山质监局

11.组织开展泡菜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泡菜企业产品质量、卫生条件、环保设施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眉山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

12.推动泡菜企业重组、整合,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整改、关、停、并、转。
东坡区政府、眉山质监局、市工商局

13.建立泡菜质量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市农业局、眉山质监局、市环保局

加大泡菜产业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
14.制定“东坡泡菜”地域品牌的使用管理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该商标和标识。
东坡区政府、市农业局

15.对“东坡泡菜”实施整体策划、宣传。
市农业局、东坡区政府

16.推动泡菜产品进军营、进超市、进宾馆、进工地、进学校。
东坡区政府、市农业局

推进泡菜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17.加快四川省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
眉山质监局、眉山经开区管委会

18.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研发泡菜新产品。
市农业局、东坡区政府

19.开展泡菜新产品评比。
市农业局

健全服务体系
20.健全蔬菜重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村级服务站点。
各区县政府、市农业局

21.加强对泡菜企业用工协调和技术工人培训。
市劳动保障局、市妇联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89年10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89年10月)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刀安钜(傣族)、杨文贵(黎族)、努尔莫合买提·热衣斯(哈萨克族)、彭英明(土家族)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
二、任命王宋大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委员。
三、任命孙泊生、张文学、李世敏(女)、杨金琪、尹德政、李天顺、贾建斌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四、免去有林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职务。
五、免去王奇、徐沛然、李铎、陈志明、张锟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六、免去汪庆传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黄南藏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黄南藏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条例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6月5日黄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9年9月24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发展自治州的基础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黄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州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义务教育,具体目标为:
(一)2000年,全州所有城镇及非农(牧)人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仁、尖扎两县基本普及6年义务教育;泽库、河南两县基本普及3年或者4年义务教育。
(二)2005年,同仁、尖扎两县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泽库、河南两县基本普及6年义务教育。
(三)2010年,全州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
第三条 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州、县、乡(镇)三级管理,州、县、乡、村四级办学的体制,同时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兴办学校,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体制。
开办中、小学校,须由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义务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教育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州、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划和方案,检查、监督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经费的落实、管理和使用;
(二)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规划并合理设置各类小学、初级中学,方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对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授权所在学校颁发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证书;
(三)州、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动员、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四)州、县、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发展;
(五)州、县、乡(镇)人民政府要为中、小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土地、草场和设施,并制定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六)州、县人民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义务教育的情况。
第五条 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确定中、小学校的规模、办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办、合并、搬迁、停办的意见;
(二)管理、使用好教育经费,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三)管理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工作,改进学校管理体制;
(四)建立中、小学校校舍检查制度,负责检查、维修学校危房;
(五)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强化督导工作。
第六条 中、小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接收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接收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少年入学;
(二)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
(三)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开齐课程,保证教学时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四)制定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严格学籍管理,防止在校学生流失;
(六)管理、使用好教育经费;
(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七条 牧业区办学应以寄宿制学校为主,同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寄宿制学校应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第八条 城镇、农业区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偏远农村的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七周岁。牧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八周岁。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保证子女或被监护人按规定年龄入学,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用应当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务农、放牧、经商或当扎哇、觉姆、满拉。
第十条 对家庭贫困不能入学或不能坚持学习的适龄儿童、少年,学校可减免其杂费和课本费,并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由本级人民政府给学校或学生个人相应的补贴。
第十一条 自治州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小学校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培训、鼓励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一)定期给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检查身体;
(二)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
(三)对通过自学或进修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给予补助。
第十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并实行预算单列。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州级要达到20%,县级要达到35%,乡(镇)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州、县人民政府要按时给寄宿制学校划拨助学金,保证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使校舍、教学设施、图书资料达到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第十四条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费附加在农、牧民负担的5%中,按农牧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5%~2%征收。城镇按“三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按规定免征“三税”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费附加专户储存,实行“乡征、乡管、乡用”。
城镇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须及时存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教育事业费附加”专户。
农村、牧区和城镇的教育事业费附加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筹措资金,补充义务教育经费。
第十六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州、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条例,按期实现义务教育目标的县、乡(镇)人民政府;
(二)贯彻教育方针成绩显著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
(三)为发展义务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四)积极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支持义务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
第十七条 因工作失职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目标,或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以及在义务教育检查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或教职工,根据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对其主要领导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
(二)因工作失职,致使在校学生严重流失的;
(三)随意开除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或者勒令其退学的;
(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
(五)因工作失职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六)将校舍、场地出租、转让或者挪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的;
(七)向学生或者家长乱收费的。
第十九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的,按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每学年处以300-800元罚款、责令其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并可向当地人民法院申
请强制执行。
单位或个人招用尚未受完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者或个体业主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停止招用,并处以1000-3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营业。
接收应当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寺当扎哇、觉姆或满拉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责任者将儿童、少年离寺送入学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宗教干预义务教育的;
(二)利用迷信活动干涉义务教育的;
(三)在学校传播淫秽、反动读物、音像等制品的;
(四)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
(五)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
(六)侵占、破坏学校校舍、草山、场地和其他设施的;
(七)侵占、克扣、挪用、挥霍、贪污教育经费的。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999年9月24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